2025-06-25 14:25:24

分为两派,一派是数论学派,他们是不承认0是自然数的。

譬如数论专家单墫教授的《趣味数论》就是如此。现在重印,为了符合目前中小学的规定,但编辑又要尊重单墫教授的原意,所以只能加注。

另一派则是集合论学派,他们极力主张0是自然数。目前集合论学派占了上风,掌握了话语权。

综上,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在中小学教学以及考试中,我国相关文件已经明确规定了0是自然数,从应试的角度考虑,请记住0是自然数。特此说明。

彭翕成注:这书的前言前两段很有意思。

第一段表达了做父母的心情,希望孩子有所创造。

第二段表明了日本人对中国印度的崛起是有担忧的。但作者从更高层次思考,觉得只有整个人类进步了,我们才能生活的更好!

前言 给女儿的数学赠礼

在你出生之时,我曾想到,希望你在这世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虽然现代社会问题不少,不过我认为现在是人类历史中最精彩的时代。我也像每一位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过,仅仅这样并不够,这个精彩的时代是人类的智慧和努力构建出来的。我希望你不只是成果的受惠者,也希望你能成为创造者,为后世留下更好的成果。

21 世纪也可以说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国际社会的规则也在不断改变。中国有13 亿人,印度有12 亿人。如果这些群体的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进而从事知识研究事业,世界的面貌又会为之一新。说起这件事情,有些人担心日本和美国的发达国家地位会因此受到威胁,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也会随之诞生出很多解决目前社会问题的新途径。世界整体教育水平上升,能够分配的“蛋糕”才能更大。这些情况,对于生于21世纪的你,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自主思考的能力必不可少。欧洲有“七艺”(Liberal Arts)的教育传统,Liberal 原指“自由”,即“永不为奴”的意思。也就是说,LiberalArts 是一种让人自主掌握命运、成为自由之人的素养。不管是成为领导者之时,还是面临预想之外的问题之时,都必须锻炼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古罗马时期,“七艺”为逻辑、语法、修辞、音乐、天文,还有算术和几何。最开始的三项是为了磨炼“论证”的语言技术,我认为这三项排在前面,是因为它们是语言成形的必要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语言,才能获得思考的能力。

“七艺”之中的“算术”和“几何”都属于数学领域,我觉得很有趣。通常情况下,大家会认为语言领域的文学或外国语言文学属于文科,数学属于理科,但我认为数学是和语言学习一样的东西。数学可以精准地描述事物,这种描述能力超越了英语、日语等自然语言的表现能力。所以如果理解数学,就能看到那些无形、不可见的东西,想出从未想到过的新创意。

我在小学阶段并不那么喜欢“算术”这门课,不过进入中学后,“算术”演变成了“数学”,我也渐渐爱上了这门学科。带来这个转变的契机源于自主思考时给我带来的快感。当我解开数学题时,答案只有一个,别无其他。当碰到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并且凭借自己的思考解出答案时,这种愉悦之情愈发强烈。而且我根本不需要去询问老师答案是否正确,因为自己就能独立判断。就像婴儿迈出第一步后,新的技能拓宽了对世界的体验范围。我希望你也能体会到这种愉悦。

本书是为了让你在21 世纪度过有意义的人生而写的数学知识。当然,要想有体系地学习数学,最好还是使用学校的教材。如果把数学当作语言,例如把数学比喻成法语,那么这本书并不是从零开始一步步教语法和单词,而是一本实用的会话集。带上它,你可以去法国旅行,用法语在巴黎的餐厅点餐。甚至服务员在介绍“今日的推荐菜品”时,你能马上理解并判断是否应该点这道菜。或者当你去参观卢浮宫,接触过去那些伟大的作品时,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本书中除了讲述数学的实践性应用外,还会讲述从古巴比伦、古希腊时期起数学的发展趣事。

我不是一名数学家。我在1989 年获得了东京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5 年后被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自2000 年起一直任职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研室。不过在2010 年,数学教研室的老师们邀请我兼任数学教授。最初我以“自己从来没有验证过什么有名的定理”为由予以拒绝,但是他们劝我说“验证定理不是为数学做贡献的唯一方式。您的研究为数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促进了数学的新发展”,于是我也只好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其实我曾经提过多个有关数学的猜想,后来这些猜想都准确地得到了数学家们的证明。因此,我并不是一名证明定理的数学家,而是作为一名数学的使用者而受到认可。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也正是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数学知识。

我决定在个人主页中补充本书未说明的证明过程、后续话题和参考文献,从而确保出现新的发展时能够及时补充相关知识、追加新的参考文献。当然,阅读本书时并不需要借助补充知识。当阅读完本书时,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也许浏览我的个人主页http://ooguri.caltech.edu/japanese/mathematics 是个不错的选择。本文也会引用与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

彭翕成

这几天看了一本新书《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作者是日本物理学家大栗博司,他可能在物理方面成就更大些,但对数学的理解也很深刻。

这本书是作者写给女儿看的,所以和一般的科普书拼拼凑凑有很大不同。这本书不在于罗列多少知识点,而是侧重于: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抛硬币的独立性

如果抛一个硬币,抛了10次,都是正面朝上,那么接下来抛第11次,你怎么看?

肯定有人会说,下一次和前面10次无关,那么正面反面的概率都是1/2。

确实,我们的中学教科书也是这样说的。

问题是,教科书为了简化,总是假设硬币是正反面无差别的理想硬币。现在抛10次都是正面,说明这个硬币很大可能是存在问题的,并不是理想硬币。

基于这个硬币的前期表现,我们完全有理由猜测下一次还是正面的可能性比较大。

本书的第一章就是讲如何利用贝叶斯定理,从不确定的信息里作出判断。

书里举了很多翔实的案例,下面列举其一。这一案例是真实案例,曾经影响很大。

本书的第二章讲回归基本原理,以便更深层次的认识。

华罗庚说过: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负负得正,如何理解,这是一大难题,作者认为应该回到基础。

负数的基本性质就是,对于任意a,都存在-a,使得a+(-a)=0.

书里还有这样一段对话。

采访者:您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给追求创新的年轻人提了一个建议,提到了不去模仿他人,从基本原理思考问题的重要性。您可以再稍微具体地谈一下这点吗?

马斯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般不会从基本原理去思考问题。那么做的话,我们在精神上会受不了。所以,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类推或模仿他人中度过的。不过当我们要去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或者从真正意义上去创新时,必须得从基本原理出发。任何领域都一样,先要去发现这个领域中最基本的真理,然后再重新思考。实现这个过程需要精神上的努力。我举个例子吧,回归基本原理在我的火箭事业中就发挥了作用!

后面的章节也很精彩。

譬如第九章,讲高次方程的求解。

解不同的方程,难易不一样,如何建立评价难易程度的标准?

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有解?你可以把解算出来给人看。所以说有解好办。

史学界的名言,断有易断无难。而要判定一元五次方程没有根式解,这就难了。

如何从二次方程受启发,深入研究对称性,引出群这个概念,进而开创一个新的数学分支……

看看阿贝尔、伽罗瓦是如何做到的。

前言 给女儿的数学赠礼

第1章 从不确定的信息中作出判断

第2章 回归基本原理

第3章 大数字并不恐怖

第4章 不可思议的素数

第5章 无限世界与不完备性定理

第6章 测量宇宙的形状

第7章 微分源于积分

第8章 真实存在的“假想数字”

第9章 测量“难”与“美”

后记

很多人问:有没有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书,我觉得这本就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英式橄榄球世界杯_世界杯女篮 - tyl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