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等11国同时宣战,并将宣战诏书颁布全国。慈禧倒是硬气了一把,不过没多久,也就是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慈禧被迫接受列强提名官员处死和严惩的要求,其中处死了12名重要大臣,并严惩142名地方官员。同年9月7日,清政府与十一国公使正式签订《辛丑条约》,条约签订之后,慈禧为求自保,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屈辱言语。
我才是大清国的一把手啊
八国联军侵华前,慈禧太后允诺:“但凡杀一洋人者赏五十两;杀洋妇一人赏四十两;洋孩赏三十两”。
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敢向十一国宣战呢?
据说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假情报”。当时在北华捷报上发布的一篇文章主张慈禧退位光绪复位。这样的文章内容被荣禄亲信以讹传讹地上报成十一国公使联合起来准备勒令皇太后归政,扶持光绪帝复位。于是荣禄连夜进宫,呈报了慈禧太后。
慈禧听了这消息可是龙颜大怒,管不了那么多了。急忙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召集大臣,宣布要与各国开战。同时秘密召见主张“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进宫。很快,在京的其他各国使馆遭到了来自义和团以及民间力量,甚至是清军的围攻。德国的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京被枪杀之后,德国以此为由联合其他10个国家准备入侵中国,最终组成八国联军。
你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展开全文
第二个原因:洋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早在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就已经开始攻占了大沽炮台;慈禧的这份宣战其实是骑虎难下迫于无奈才宣告的。其实,慈禧的这份宣战,大臣们并不买账。比如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来了个“东南互保”,不上慈禧的战车。大清国刚刚经历甲午惨败,本应以休养生息为主,李鸿章电报慈禧:“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要玩您自个玩,我们玩不起。慈禧本想通过战争收收兵权,没想到更尴尬了。最后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被迫逃离北京。
在这场战争中,有三个国家分别是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相当于买彩票中了头奖,人家没出一兵一卒,慈禧非要送上贺礼。
这三国之所以没有出战
首先是国力问题。西班牙和荷兰在大航海时期确实NB class,可以称霸海洋。可是随着英法等国涉足海洋,这两个国家就开始走向了衰落。在1900年慈禧宣战时,他们已经沦为西方的三流国家,连自己家的后院(殖民地)都保不住,哪有能力远征亚洲。实际国力连满清都不如,而比利时更不值一提,欧洲小小国,天天跟在法国屁股后面混日子,哪有能力抗衡清朝。其实此刻的清朝还是有点实力的,至少像这种小国家,我可以打十个。
其次是利益问题。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本来就国力微弱,前面八国算是老大哥了,跟在他们后面只能捡点菜叶叶塞塞牙。此外这三国并没有和满清签过不平等条约,万里迢迢派兵来中国,犯不上。
最后是国内混乱,自顾不暇。刚才也说了,后院的殖民地都没整明白,哪有时间和精力来亚洲呀。西班牙在1898年美西战争中惨败给美国,几乎丧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直到1900年也没搞定。比利时和荷兰正处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对抗的中心,国内关于站队问题也是天天闹得不可开交。三国虽小,烦心事却不少。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意愿派兵来遥远的东方。
历史铭记《辛丑条约》
也不知道慈禧咋想的,是觉得人死了钱没花完难受呢?还是可怜这三个小国家哦,亦或是打架就得图个热热闹闹,就得抢个双”11”。愣是把这三个国家拽上了便车上,所以这三个国家最后也享受了辛丑条约带来的利益,真是躺赢专业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