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1型首批6輛樣車於1961年7月開始生產,豹1型的早期生產型名為基本型,主炮為英國L7線膛炮,炮塔是帶有孤度曲面組成的鑄造件,炮塔兩側各有一個突出的光學測距儀,炮塔後方有個雜物籃,車頂有一挺由裝填手操作的MG-3防空機槍,而其同軸機槍也同樣是MG-3,豹1型的射控由炮手全權負責,車長則專心搜索目標,當找到目標利用超越控制,炮塔就會自動轉到目標方位,方便炮手瞄準開火,車長除了有360度觀測窗之外還有和炮手一樣的操作設備,必要時也可以操作主炮進行瞄準開火。車身為桿接結構,車輪為7對並以扭力桿式懸掛系統承載,其中除了第4和第5對車輪之外其餘都有油壓減震器,數目較多的車輪可以減少車高和接地壓力,豹1型重達40噸,雖比AMX-30的36噸要重,但由於使用由MTU研發的830匹馬力MB838CaM-500柴油發動機,故其機動性與之同級,豹1型可以涉水深2.25公尺,若加上通氣管更可涉水深達4公尺,整體來說,豹1型在機動力和火力两方面都有均衡而良好的表現。
車身與裝甲設計
豹一戰車的車體由焊接鋼材打造,車體分隔成動力艙與戰鬥艙。車體正面裝甲設計為30度傾斜角、厚70公厘,等效厚度140公厘。側面裝甲平均厚度30-35公厘。底盤與車尾裝甲厚度20-25公厘。
砲塔材質為鑄造式鋼殼,裝甲厚度60公厘,砲塔總重量9公噸,由於整體厚度較英美戰車薄,因此砲塔較M48(12公噸)與酋長式(15公噸)要輕。缺乏的防禦力原先是以機動力彌補,至A4版本後增裝中空間隙裝甲提升對破甲彈與聚能裝藥彈頭的防禦力。
豹1A1
编辑
挪威的豹1A1
1965年9月開始生產的豹1A1和豹1基本型相比,炮塔左側的艙蓋由方形改為圓形而炮塔後方的雜物籃也略為放大,主炮加上垂直和水平穩定器,炮盾左側加上了作為紅外線夜視器光源的燈箱,豹1基本型很多都被改造成豹1A1。
豹1A2
编辑
豹1A2和豹1A1的外表無甚分別,豹1A2的炮塔兩側的光學测距儀由圓形改為圓柱形,此外車身兩側加上側裙裝甲,內部來說是加強裝甲防護,加裝空氣過濾器和核生化武器防護設備。
豹1A3和豹1A4
编辑
豹1A3
炮塔重新設計,改為焊接結構和取消後方雜物籃從而令內部空間多了1.5立方公尺,新炮塔呈方形而前方向後傾斜,內裡採用了中空裝甲。
豹1A4和豹1A3的外表無分別,祇是改用了由德律風根公司研發的射控系統,其核心為一部射控電腦,而先前的豹一型所使用的是類似二戰坦克的光學式瞄準器。
豹1GR
编辑
加裝EMES-18火控設備與熱影像系統的豹1A3戰車[1]。
豹1A1A1
编辑
豹1A1A1
把原先的豹1A1和豹1A2的鑄造式炮塔加上7塊附加裝甲。
注:另有换装120mm Rh120 L/44滑膛炮的实验性改型。
豹1A5
编辑
意大利軍的豹1A5
豹1A5是豹1A1A1的射控強化型,用微光夜視器取代紅外線夜視器,此外用二氧化碳雷射測距器取代光學測距器從而取消原先在炮塔兩側的光學側距儀,最大改進是採用了和豹2型坦克相同的射控系統。